每页显示10个作品,共102页 << <12...9596979899100101102> >>
0

Mashup 应用随想之一:Trackback 新应用0 / 603

2007/3/14 17:14:00
Mashup 这个词可能只在 Web 2.0 的小圈子内流传,有这篇 Blog 首先应该感谢未曾讲过话的老冒,没有他的极力推广,Mashup 可能要更晚一些被人们所知。  关于 Mashup 的定义可以参见上面的超链接,这里我先说说我对 Mashup 的理解,如果说互联网真的有1.0和2.0的划分,那么在1.0里,每个网页是一个接点,超链接是连线,这样编织出来的网是1.0的;在2.0里,微元素是接点(所谓的微元素包括:Blogger,文章,评论,tag,图片等),网页聚合和超链接是连线,这样编织出一个复杂态的2.0网。而先打散然后聚合这些微元素的方式可以称做 Mashup。  例如出现在我 Blog 里的博客地图可以看作一种 Mashup,在 Mapbar中,所有的博客都处于一张中国地图中,而我把和我自己相关的一部分,也就是我在杭州的位置单独拿出来,放到了我的 Blog 里,这样,Mapbar 和我的 Blog 就形成了一种 Mashup 关系。以前提到的 Widget 可以看作 Mashup 的最好应用案例。当然,Mashup 有更多更复杂的应用,这里就不继续深入了。  闲话到此为止,说说怎么把 Mashup 和 Trackback 联想到一起的吧,最近国内的 Web 2.0 行业里新兴了两个社区,麦田的蚂蚁社区和路也的缘分快车,这两个社区我都很看好,他们是以2.0的方式来构建的社区。这两个社区都有聚合博客的功能,作为他们的朋友,我把我的博客都提交了上去,也经常会过去看看有没人回我的Blog。  我想问题马上就会出现,随着1.0网站的2.0化,博客聚合必将成为众多网站的必备功能,那么,我的 Blog 很可能会被聚合到许多网站中(偶尔做下白日梦),我总不能天天每个网站逛过来,看看有没人回复吧。那么,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,答案摆在面前了:Trackback。只要聚合我 ……
标签: Mashup Trackback
0

新人层出不穷,旧人并未离去,Web 2.0 即将精彩纷呈0 / 265

2007/3/15 17:22:00
Web 2.0 时代,80后创业者纷纷登上舞台,李想,高燃,戴志康,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分布在 IT 报道里,而70后的创业者,丁磊、陈天桥,甚至身边的边锋几位老大,都功成名就,很少涉及江湖。尤其看到似乎王志东再起无望,老冒退养生息,有时我都想问问浪子,我们是不是也已经老了,这个江湖已经不再是我们的江湖?  虽然创业无所谓年龄,乔布斯25岁就带领苹果公司成功上市,难道过了25岁就不要创业了,肯德基老爷爷66岁创业,照样获得成功。不过也忍不住会犯嘀咕,自己是不是太苯了,这么久都没能成功,坚持下去还能行吗?不过最近的一些例子则让我看到,虽然新人层出不穷,旧人并未离去。  Digibook 或许许多喜欢看漫画的朋友知道,它代理了日本讲谈社,香港玉皇朝等一系列漫画的网络版权,是国内最大的正版数字漫画销售平台。他的创始人梁钢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了,早在1996年,他创立的通力公司就正式代理了 Macromedia 的产品,1999年 Macromedia 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和机器猫才第一次见面,之后创建了5D,通力几经周折,算起来已经有11年的历史了,而梁钢的创业热情不减当年,谁说互联网没有常青树呢。  还有做电子书的 POCO,他的创始人姚鸿,正是以前做中文热讯的 Red,这个名字估计也只有浪子和机器猫还能记起吧,记得当时中文热讯没了的时候,我还发过帖子纪念,看来他并没有消失,再回头看看当年的采访,怎不让人感慨万千。  最后要说的是引起这篇日志的小昭(真名周娟),小昭是我学做网页没多久就认识的网友(98或99年吧),还是5D论坛网页设计版的首任斑竹,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女孩,我以前去北京的时候,除了拜访新浪的纸老虎(现在与老祝一起创办了 Techweb)外,就是网易的小昭了,听她说到她在负责网易的免费个人主页时,我很吃惊,这么个小女孩怎么能管这么大的事儿呢。再后来去北京的时候就听说她离开……
标签: 创业
0

网站心理学之二:用户需要被关注 0 / 289

2007/3/17 15:12:00
以前我认为论坛也可以归为2.0的范畴,但是大部分观点不是这样,现在我已经有些明白为什么他们不把论坛归到2.0里,因为在论坛里,由于是以话题为主,极容易出现两种用户:少数得到众星捧月般关注的核心用户,大部分默默无闻的浏览用户。而众多的中间用户,有一定的表达意愿,希望得到关注,但是又不愿过分热情参与其中,在这里得不到重视。而 Blog 的出现,满足了相当多这类用户的需求,所以它的火是很正常的事。  在 oio 的一篇 Blog 提到马斯洛的观点(为什么最近老提这个家伙),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认为,人的需求层次分为五个层次:1、生理需求,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。如吃、喝、住; 2、安全需求,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,如不受盗窃和威胁,预防危险事故,职业有保障,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;3、社交需求,人是社会的一员,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,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;4、尊重需求,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;5、自我实现需求,指通过自己的努力,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,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。   其中第3点说得很好: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。确实是这样,为什么自己在电脑里建个文件夹,把 Blog 写在自己电脑里不会长久,而把 Blog 写到网络上,才会坚持的时间更长呢。因为在网络上,自己的观点会被别人关注,并得到回应。  还记得 5DBlog 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稳馨团结了吗?在正天参与运营后,美女抱抱团的出现(部分抱抱团照片参见Carina 的 Blog),后来连摆摆夫人都加入到抱抱团行列,当然,沙发大王 Jack 也是要提一下的,在众多美女帅哥抢沙发的氛围里,许多新用户一下子便从陌生到熟悉,主动融入进来。所以 5DBlog 变得非常温暖,有表达,有回应,陌生人之间很快也交上了朋友,贝子和炙天使不就是这样吗,我们表达的时候,都希望得到回……
标签: Web2.0 心理学 用户体验
0

网站心理学之三:拉近与用户的距离0 / 303

2007/3/25 15:53:00
在2003年的时候,我们还在一个叫皇朝花园的小区里,一个朋友把服务器托管到我们公司(顺便做下广告,虚拟主机和服务器托管一直是我们的长期业务),当时我随便问了下做的是什么网站,他说是正规的婚介交友,还和我说网站站长不一般,是复旦大学的女硕士,至于怎么个不一般法,我没有详细询问,我一向不是很喜欢东打听西打听。后来涂料和我说他们网站流量不错,我过去浏览过一次,看到网站旁边放的一个介绍后,就觉得这个网站确实很有特色,站长很有创意。而这段话一直也留在我的脑海里,虽然新版已经改过了,还是可以从历史档案里找到原来的样子。  当然,其后世纪佳缘的发展已经为公众所知,接到风险投资,成为 MSN 的五个合作频道之一,已经是国内一流的婚介交友网站。  但是这段话带给我的震撼一直留在我心里,作为一个访问者,一旦看到这段话,会立刻被这个网站吸引,除了因为有“数字说话”的原因外,更大一个原因是它是站长和用户间最直接的交流,让用户觉得不是在访问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网站,而是和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打交道。  无独有偶,今天看到这么一篇 Blog《web2.0网站,从某个故事开始...》,里面列举了几个最近比较出色的 Web 2.0 网站,其中这些网站都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自己,不管有意还是无意,这样的介绍无疑一下子拉近了网站和用户的距离,这里摘录一段路也的 Busmate 的故事:  “记得那是一日在24路的公交车上我们因为有人丢了手机,而被困车内,虽然时间不长,但是因为我们对视而坐,这让我对她有了很深的印象,和往常一样我到站,下车,分开,以为就像身边的过客一样我们从此擦肩而过。而今天11月20号,在24路的车上,我又见到了她,见到了这个给过我很深印象的女孩子。我冲她惊喜的笑了笑,一开始她还有些诧异,片刻后她会心的笑了,一个灿烂的微笑,然后我坐到她身边,友好的交谈着……
标签: Web2.0 心理学 用户体验
0

Blogcn 这是怎么了?0 / 257

2007/4/9 18:18:00
Blogcn 改版了,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闻,不过看看截图就知道为什么会成为新闻了。BlogcnBlogbus  这个世界乱套了,老大开始抄老二了,你让老二怎么办?:D  这件事太出乎我的意料了,看来大家都是明白人,做什么事不都是娱乐吗,这个世界就是娱乐的世界,什么是 IT 界?就是男人比女人多的娱乐界。  关于这件事情,谈下我的看法。(除RSS聚合外,谢绝任何转载!!!)  1、这个事情不应该是胡之光和季华的作品吧,虽然和同样是没见过面的老冒相比,我宁愿把这两个小孩看做是后生,但是我也不相信这两个人的脑袋锈逗到如此地步。难道 VC 教练开始转换运动员角色上场了?  2、从后台看,居然换回 ASP 了,Blogcn 的开发工具沿 ASP-->.NET-->JSP-->ASP 这样环绕一圈,难道到了心中有剑,手中无需剑的境界?可以随意拈花杀人。不过我的猜测是美国人也学会忽悠了,什么1100万美金,实际到了多少?忽悠吧,继续忽悠吧,连美国人都不能相信了,这个世界还能相信谁。  3、如果不出意外,Blogcn 下个动作就是裁员了,版面缩减,工具转换,后面的原因是什么?既然不能增加收入,那就降低成本吧。不过奉劝一句,裁员的时候别把安全管理人员给裁没了,ASP 不是那么好玩的。  4、我最想说的一句话:口猪你搬过来吧!虽然我不认识你,不过为了把你的 Blog 加入到聚合器,正天在我的指挥下,安装上了极不情愿用的 rabo,先后联系了 Blogcn 的客服和技术,得到的答案是不允许外部 IP 聚合他们的 RSS。我聚合不了你没大关系,要知道,抓虾呀,Feedsky呀,等等呀,都读不了你的 RSS,你不知不觉中损失了多少 Fans 呀。  如果 VC 运动员上场的话,我对 Blogcn 同样是冷眼相看。Blogbus,好好走吧,前人说的对,只要自己做自己的就是了,成……
标签: Blogcn 抄袭 Blogbus
0

关于5D教程的分类0 / 306

2007/4/19 3:55:00
在 5D 网站建设开始的时候,许多专业的人认为我们包含的东西太杂了,既然5D多媒体,你就讨论多媒体开发不就完了,换句话说,就讨论 Director、Authorware,为什么平面设计呀,网页设计呀,这些都做起来了,太杂了,搞不专。  而对这个行业不懂的人则说我们太专了,你们怎么就搞这个电脑美术,面太窄了,圈子太小了,用户群太少了,成不了气候的。  事实上呢,如果按第一种说法,5D 现在差不多可以关门了,人家 Macromedia 都不发展这两个软件了。按第二种说法呢?猫扑用户群够广吧,deviantART(非正常艺术)用户够窄吧,为什么后者访问量还是超过前者呢。  事实上,第一种言论我是从未在意过,但是我们自己也受到第二种言论的影响,甚至自己对自己做的事情都产生过疑问?5D 能不能做大,是不是永远只能局限到一个小圈子里?导致近3年来没怎么认真投入做 5D,而是埋头做项目赚钱活命,差点都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。现在呢,答案非常明确了,不是定位的问题,不是用户群的问题,是自己没有做到极至,一旦 5D 做到极至,它所散发的光辉照样璀璨耀目。  转眼就到了 5D 的8周年生日,Google 也才8岁呀,我们浪费的时间已经够多了。  今天看到一篇 Blog,又在思考 5D 教程的问题,对于 Photoshop、HTML 这些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东西,但是还是有众多的新人找不到地方学习,你能推荐一个好的学习站点吗?例如一个人想在网上学精通 Photoshop,我们先看看这些著名设计网站关于 Photoshop 的分类:  闪客帝国:浪子宽宏大量,就先打头阵吧,没有这个教程,只有 Flash。  PS联盟:毕竟是PS联盟了,教程最多,分为:基础进阶,高级应用,滤镜插件,视频教程。不过在基础进阶里,还是没有一个完整的让新手从入门到深入的过程,只是一篇篇文章的排列。  视觉中国:没有专门……
标签: 5D 教程 Photoshop
0

deviantART 再深入之一:维基百科上的 dA(第一部分翻译)0 / 319

2007/5/2 19:26:00
五一七天没有别的计划,打算就做三件事情,一、打扫房间;二、继续写书;三、充电。发现最后一件事情才是最喜欢的,就先挑最后一件开始干了。最近一直没有再看新的站点,因为自从有了 deviantART,其他站点已经不太能吸引我的眼光,就趁这个机会彻底把 dA 继续深入挖掘一下吧。  这是来自维基百科上的对 dA 的介绍(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DeviantART),因为被 GFW 了,估计不用代理是看不了。这个介绍还是相当不错的,多半是 dA 的资深用户编写的,里面有许多 dA 的背景资料,可惜英文不好,只能慢慢看,边看边翻译一下吧。deviantART URL:http://www.deviantart.com/是否商业?是网站类型艺术社区是否注册?是所属deviantART, Inc.创建者Scott Jarkoff and Matthew Stephens, with help from Angelo Sotira开始2000年8月7日  deviantART是一个流行的国际性在线艺术社区,他开始于2000年8月7日,由Scott Jarkoff和Matthew Stephens创建,CEO是Angelo Sotira。  deviantART目标是提供一个为任何艺术家、摄影师、作家展示和讨论他们作品的地方。同时,它也提供了一个共同爱好者的社区,这个社区每天的独立访问者达到150万,PagiView达到3500万。截止到2007年2月,这个站点已经包含了350万注册用户,3100万幅提交作品,每天的作品提交量达到5万。  deviantART为这些创意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分类结构,这些作品包括摄影,数字艺术,传统艺术,文学作品以及程序的外观(skin)。这个站点也提供了许多的可下载资源,这些资源对于艺术家来说尤其有用,例如教程和素材照片……
标签: CG 5D deviantART
0

deviantART 再深入之二:维基百科上的 dA(完成翻译) 0 / 351

2007/5/5 4:57:00
上接第一部分:deviantART 再深入之一:维基百科上的 dA(第一部分翻译) deviantART商店(deviantART Shop)   这个服务最早是作为deviantART Prints存在,在以前,它作为dA仓库,以二级站点的方式运行,现在,它已经被完整地整合到deviantART.com。在这里,任何购买了Prints account(一次性24.99美金)的用户都可以销售他们的作品,可以打印到不同的媒介上例如杯子上等,可以得到收益的50%(在一个基础价格上利润)。Prints account是一次性的费用,不会过期,也不能转让。   Prints II,一个新的重新制订的系统,将要登上舞台。在2006年11月已经第一次出现过,新的功能主要包括:所有用户都有基础打印帐号(付费打印帐号作为增值功能),新的产品将出现例如T恤,年费机制将代替终身付费。 dAmn (deviantART messaging network)   dAmn (dA消息网络,deviantART messaging network) 是一个即时聊天系统,在dA的第4版出现。用户可以加入许多已有频道中的一个,也可以自己创建频道。它基于一个私有协议和聊天服务器,它与其他的聊天系统不兼容。它的客户端是Flash或Java程序,或者也可以是Mozilla的服务社区扩展,而这个扩展是一个结合JavaScript后台控制的信息。   仅仅在dA第4版发布后的几个小时,这个协议就被反编译并且被公开,同一个晚上,第一个基于Perl的客户端也产生了。   目前,用户有许多客户端可以选择,包括不同的操作系统,不同的语言版本,以及在官方客户端上加入的更多改进功能。   官方的客户端是基于Flash/Java,有跨平台的限制。例如,只有一些少数的Opera用户,报告可以正常使用。而Firefox看上去……
标签: CG 5D deviantART
0

超出我想象的5D博客公社0 / 297

2007/5/15 13:14:00
本来在我的想法里,博客公社主要是作为博客聚合器用,我可以自己建一个公社,然后把我常看的博客聚合进来,这样我就只要在一个地方,就可以看到我所关注的内容了。  在公社的功能设计上,正天和我有不同的想法,他更倾向于同性质的圈子交流,提出有留言,有像册,有文件共享,而且需要有成员加入这些功能。我觉得是不是太复杂了,而且蛆蛆能不能来得及做,后来还是放手,交给他们玩去吧,毕竟我不经常在,我的意见太多会影响开发进度。结果公社出来后,效果还是让我很满意的,当然,刚加盟的 evan 也起了不小作用,设计做的也很不错。  聚合器是给人看的,参与性不强,换句话说,如果是做聚合器,还不如直接用抓虾去。如果站出自己的圈子再往回看,会发现聚合器将逐渐变成类似于新闻小偷的东西,被放置到各个五花八门的站点上。而这些参与的核心用户,将是决定一个网站质量的关键。  所以对于公社的运行我大致有几点想法,不管能不能用上,先提出来再说。1、公社尽量让成员自己加入,而不是管理员在后台直接加入 RSS(虽然有这个功能),宁肯开头的会员少一些,也要把公社的气氛做好。2、公社暂时有限开放,让前期积极参与 5D 建设的用户和有某方面特长的用户建立。3、有用户提出首页次黄金位置被一些很个人的内容所占据,我再想有没可能以后的首页文章的调用,首选从这些公社中读取,然后再按点击进行排行。如果你想自己找个角落悄悄地写,什么公社都不加入就行了。如果想让文章上首页,自己的 Blog 必须有内涵,否则没有一个可加入的公社。当然,也可以成立一个生活感情类的公社,可以让大众话题有限制地出现在首页。4、公社的抬头图片和整体配色最好做成可以通过 CSS 定义的,这样可以阅读方式统一而且又有一定个性。5、首页的热门公社应该按活跃程度来排列,活跃程度应该包括成员的登陆,发文章,发留言,发图片等参数。相关文章:有意思的博客公社:http://bl……
标签: RSS 圈子 5DBlog
0

从用户的角度看 Digg——Digg 的本质是论坛0 / 240

2007/5/20 16:13:00
以前写下了这篇文章:Digg 的本质是 Wiki ,现在不得不说,那个观点是片面的,那个是从管理员的角度来看 Digg,如果从用户的角度来看,其实 Digg 的本质是论坛。  有了 RSS 聚合以及用户提交内容,做网站忽然变得无比轻松,只要一天时间,网站的内容能比新浪还多,在我测试我们自己开发的 Digg 系统时,我惊喜而又忐忑不安的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即使随便增加一些 RSS 源,内容也多得我看不过来。难道 Digg 的成功就这么容易吗?  依旧回到上次说过的话题,国内的几个仿 Digg 网站:Digg 在国内的应用来说,diglog 是最忠实的翻版,所以看起来最顺眼;大嘴巴是经过改良过的 Digg(不同类别按颜色区分),看起来有些创新;板儿砖是融合了论坛特色的,所以相对更热闹但是略显土气。不过整个来说,看来起来都很惨淡,首页上显示着几天前的更新,Digg 的数量在10以下。从功能上来讲,这些网站已经足够出色了,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在国内掀起波澜呢?  正如论坛的功能是大家都容易做到的,但是如果把论坛发展到猫扑、天涯、或者十九楼那样,就是对运营者的考验了,只有参与的人多,浏览的人多,论坛才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论坛,否则,仅仅实现了猫扑论坛的功能,离成为猫扑论坛还相差十万八千里。  再回头看 Digg 的数据,Digg 的新闻中,如果直接点标题,是离开 Digg 网站直接到原网站上。只有点评论,才真正进入 Digg 的正文内容,而 Digg 的正文内容中,照样是不包含全文,而是只包含文章简介,想看全文还是要到原站点上。即使如此,在每篇正文内容下,照样有大篇大篇的评论,例如随便找一篇2小时前发表的文章:http://www.digg.com/apple/7_year_old_kid_me_talking_about_Apple_IIs_back_in_82,这里已经有了71……
标签: Digg 论坛 运营
每页显示10个作品,共102页 << <12...9596979899100101102> >>